【社团活动】科幻沙龙:科幻与意识形态

前言

2022年3月26日晚19:00-21:30,合肥工业大学斛兵群星科幻协会于线上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幻沙龙。

本次科幻沙龙邀请到了2077、乙醇、whisper、犹格泡泡(化名)四位社员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其他社员以及来自高校科幻联盟的朋友也参与了讨论。

本次科幻沙龙的主持人是空调(化名),他为我们带来了一些有趣的问题。让我们看看这些问题得到了怎样的解答?

入场介绍

空调: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搞一个科幻沙龙,科幻主题讨论。这次的主题,是科幻,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尽可能谈一谈个人感受就行,不是一个很严谨的学术会议,一起唠嗑。首先介绍一下本次沙龙的特邀嘉宾。

2077:感谢空调为我们主持本次的科幻沙龙,说实话如果没有主持的话,本来这周的周六活动我是想直接放电影,就摸过去了,但是空调想办一个沙龙,肯定得支持一下空调,毕竟办沙龙比放电影来说要强太多了。

空调:平时工作辛苦了。这是我们协会的副社长2077,平时周例活动都是他在负责。

乙醇:大家好,非常非常开心大家能参加我们这个小小的沙龙,希望大家能在今天晚上,看得开心,也很感谢在我们社团的管理层在这次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谢谢大家。

空调:这是我们协会的乙醇同学,平时负责我们QQ公众号的轮值更新工作,他比较擅长《黑暗之魂》相关的内容,是一个认真专业的魂学家。

whisper:我是我们协会的组织部长,目前我主要是在微信上面写一些文章,本学期希望有空能把我之前写过的科幻简史再更新更新,然后这次活动也是很高兴,因为空调所做的本次沙龙的方案可以说是非常完备的一个方案,当然要支持一下。

空调:期待whisper同学的新文章!接下来请犹格泡泡同学自我介绍~

犹格泡泡:今天我也能作为一个嘉宾来参加的话。就是说明我们的沙龙讨论,并不需要特别高的门槛。我本身是专精于克苏鲁这个方向的,我们社团以科幻为中心,但是我还是来了,我并没有担心我的知识水平的问题。所以我们的科幻活动门槛并不需要设置得非常高,如果说门槛非常高的话,势必受众就会非常少。非常高兴参与今天的讨论。

问题1

什么是意识形态?我们在生活中如何接触意识形态并受其影响?

2077:意识形态这个问题,我觉得大家生活中接触到最多的应该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这些东西天天都在讲,时时都在讲。有段时间我家乡那里疫情形势比较严峻,天天都在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动员和工作。但是具体到意识形态本身的含义的话,我觉得很多人应该不是非常了解这个名词的解释。

空调:2077说得非常好,接下来我就来做一下名词解释。我们先参考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意识形态是哲学范畴的词汇,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意识形态源自于社会存在,不是人脑中固有的。大众领域的一些想法,很多人共同持有的一种理念,就可以算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包括政治领域,也包括社会、知识论、伦理等领域。我们平时听到的各种各样的“主义”,就都算是意识形态。

空调:至于我们在生活中如何接触意识形态这个问题,我先谈一下看法。从小感觉我们会很容易就会受系统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小学专门有一堂课,思想品德,到初中高中,就是政治。然后到大学就是思政近代史马原毛概。我们也许会感觉其他的国家,像美国,好像就不怎么受意识形态影响,其实不是的。并不只是社会主义的教育才叫意识形态影响,就像美国,他们的爱国教育、民主自由这些东西都是意识形态。他们可能不会特别为意识形态单独开课,但是会从各个方面向国民灌输意识形态。世界上很少有人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自己不怎么受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犹格泡泡:说到美国的话,美国的很多作品,包括文艺作品、影视作品里都是带有非常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的。就比如说我们经常看的超级英雄作品,里边就有很浓郁的个人英雄主义。这当然也算是一种意识形态,和我们提倡的集体主义是截然相反的概念。美国同时也通过潜移默化的整个社会大环境灌输民族自豪感。

whisper:谈到美国的意识形态的话,我会想起来一本书,叫《光荣与梦想》。这本书是对美国当时的社会的纪实作品,记录了罗斯福到尼克松担任总统这一段时间,也是美国快速发展的一段时间,从二战前期到二战后成为世界霸主——美国崛起的过程。这本书被认为概括了美国社会的全景,是美国意识形态的一个缩影,可以这么说。

乙醇:我觉得意识形态本身是个政治问题,而政治问题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经济问题,经济问题说白了就是怎么吃饭的问题。比如欧洲的反犹太主义,最开始是怎么来的?就是犹太人经商拿了很多钱,吃得好,于是其他欧洲人嫉妒他们,整出了反犹太主义。然后还有,然后还有美国的反华主义,是因为华人劳工抢了美国人的工作机会,美国人没工作,吃不好饭了,看中国人还在赚钱,这不就开始整反华主义吗?所以说我们要讨论意识形态,就可以看这种意识形态,他是想让哪些人吃得更好,哪些人吃得不好。

空调:是这样的。意识形态这东西并不是悬空的,他可以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我们才会积极地去讨论它。很多意识形态是从很基本的这些吃饭之类的问题延伸出来的。

2077:我个人觉得意识形态很多情况下应该是和社会发展的大方向所符合的,比如说现代社会这种节奏就决定了它需要有团队合作,集体主义精神,这样的话生产方面才能得到协调与平衡,人们的劳动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空调:对的。大家也可能留意到了,美国虽然讲个人英雄主义,民主和自由,但其实美国、日本这些国家对集体主义的强调也挺多的,他们生活中很多时候也实际上是按着集体主义来的,也会强调这个。只不过他们可能觉得如果他们在文化上面强调集体主义的话,就可能会和前苏联、我国差不多,所以他们就得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这个问题的附图,是我在百度上搜的苏联的构成主义相关的一幅画,这画的感觉像是什么?像是一个飞船在进行星际探索。意识形态它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仅是政治问题,而是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说一幅画,生活中的艺术,苏联为了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些资产阶级艺术作区分,他们自己就搞自己的这个艺术,就有了构成主义和至上主义,用简洁的几何图形,表达出抽象而丰富的含义。

问题2

你读过/看过哪些具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科幻作品?它具体输出了什么意识形态?

乙醇:我大多数看得都是那种小品类的科幻故事,这些故事无论放到哪个社会背景下,它都能成立,根本就看不出有在强调意识形态。长篇小说的话,我看过的大多都是歌剧类的,无论碰到什么社会环境都一样,看不出有意识形态的色彩渲染。

空调:感谢乙醇的发言。你平时接触的小品文,确实是可以给你这种感觉——这个故事搬到哪个社会背景下面都可以。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的作品确实不多,更多的是比较日常化的,并不是很特殊化的,在各种背景下都有可能发生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意识形态其实也有,只不过是作为背景板,容易被忽略。比如上班族的办公室政治,有没有意识形态色彩?它也有,因为这种事情只可能发生在办公室的这些上班族身上,这些小资产阶级身上,所以它属于小资产阶级文艺,不可能是工人和农民的文艺。事实上,只存在使用阶级分析进行叙述的文艺和其反面,不存在不受阶级存在影响的文艺。

2077:我之前读过一部作品叫《双星》,讲的是一个演员突然被政府的一些人找上门,因为当时政府的政要被绑架了,绑架之后又需要一个代言人承接他的位置,刚好这位演员名不见经传,就决定找他来假扮假扮。这位演员一开始觉得政府这不好,那不好,最后逐渐变成和那位政要一模一样的人。这个你要让我分析一下到底是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不好说,但是肯定是在表达着意识形态的。

空调:对官僚主义的批判?

2077:我感觉它更相当于表达环境的影响,就是你做到这里,你就得变成这样的这种感觉。

空调:确实。其实作品专注于反映现实,它就是遵从着一种最朴素的意识形态,在文学里我们把它叫做现实主义。

whisper:我们平时所理解的这个意识形态领域的作品,我觉得我看过的还是比较多的。西方的话,比如说PKD的高堡奇人,写的就是轴心国胜利以后的美国的情况,把日本的一些元素给强行嫁接在了美国文化上,所描绘出来的一种社会。高堡奇人这本书,是“新浪潮”中的一本,是一种战后的反思,对黄金年代的一种反思。其实看完后,我也没有感觉到太多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可能要美国人或者日本人来看感触深一点。中国作品的话,有一本刘慈欣的《中国2185》。这本书很多同学应该是有所耳闻的。书中对于老龄化问题,以及民主等各个社会问题有较多的描写,比如说他写道当时中国20亿人里面只有2亿年轻人,因为寿命维持技术、医疗技术突然提升,使得人类寿命可以达到160年甚至200年。这样一个家庭里面可能有七八代人同时生活。

whisper:还有一本出名的是《1984》,我个人认为《1984》是一本科幻作品。我之所以想到《1984》,是因为空调刚才说了一句:“不管是什么作品,其中必然会包含意识形态。”这句话我在奥威尔的文集里面几乎读到了一模一样的原句。

空调:凑巧凑巧。

whisper:奥威尔这个人其实挺有趣的,他参加过西班牙内战,写过一本《向加泰罗尼亚致敬》。这本书里面就包含了很多他的政治思考,比《1984》里面的政治思考更多。在这本书里他写了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对于党争、战斗、革命等等的思考。有人读完,称他是欧洲的良心。

空调:奥威尔在众多左翼作家里,确实是争议挺大的一位。他后期给英国政府出具了一份“人员”清单,有人说他是叛徒。人们认为参与他在国际纵队期间受到了精神上的打击,不再相信革命。我觉得当时他面对的情形是很复杂的,换作我是奥威尔的话,我去西班牙参加国际纵队,抱着为全人类的理想奋斗的心,为一个陌生的国家的解放打仗,结果打着打着就开始内讧了。

空调:他的《1984》不是为了讽刺苏联而写的,或者说如果要那么理解,也可以套的上一些,也可以套的上一些,这是极权的共性。真正的灵感来源应该是英国政府和BBC,他讽刺的其实写的其实是帝国主义英国的现状。

Laturce·betareduce:我想先抛出来一个问题就是:民族的刻板印象,算不算意识形态的一部分?

空调:这个可以算作是一种微缩的意识形态。

Laturce·betareduce:然后虽然我没有看过太多太古老的作品,但是就现在的游戏作品,我觉得可以提出很多例子,就比如说《死亡搁浅》,其实里面就有非常强的,美国人的个人英雄主义和他们的美国梦。但是我觉得有一个创新,死亡搁浅强调的是所有人都要联系在一起,互帮互助,虽然最终目的是Make America great again,但内核其实还是集体主义。个人英雄主义其实我觉得就是为了让美国的每个公民,为了他们的国家死心塌地工作服务提出来的,本质上还是集体主义。只不过强调的是让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最大的范围。

空调:对,是这样的。个人英雄主义是为他们的这个政治需求服务,所以造出来的这么一个理念。

犹格泡泡:我的话,聊到这个,就不得不提一下我专攻的方面了。作者本人所支持的意识形态会以隐晦或明显的方式反映在作品中,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专攻的克苏鲁神话。我选了两个作品来做对比,一个是《秋》,一个是《超越时间之影》。前者说的是一个生产力高度发达、科技也达到了顶峰的文明。《秋》是爱手艺的早期作品,作品里表现出很强烈的种族主义倾向,他早期是墨索里尼的支持者。《秋》里边的昆阳人在拥有了极度发达的科技之后。走向的是以文艺创作为先的社会追求,再到后面就开始追求单纯的刺激,再后面就是血腥、猎奇这一类的东西。昆阳人到最后已经退化到了只剩下原始的生物本能,已经退化到最原始的追求血腥猎奇的本能了。他创作的倒数第三部作品,是《超越时间之影》,讲的就是伊斯人,也是一个科技非常发达,生产力也很先进的种族。但是这个时候他受了一部分的社会主义思想的熏陶,所以伊斯人首先是维持着社会秩序,然后在原先的科技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着未知的知识。这可以看出意识形态思潮的影响是很容易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上的,不同时间段的作品可以体现出作者思想的变化。

乙醇:我觉得一部作品表现出的意识形态可以是千人千面的。就好比《黑暗之魂》,可以从主人公上看出来个人英雄主义,可以从它的背景故事看出唯物历史观,但可能宫崎英高自己只是想做个好玩的游戏出来,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是却被无数人分析出各种观念出来。一部作品所表达的意识形态可以是后人给强加上的,此时作者主观的想法已经占据不了多大的作用。

空调:确实,刚刚乙醇说到的——我们可以从一个作品里面解读出来很多东西,包括意识形态表达,但是其实作者写的时候并不见得那么想。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作者创作出一个作品之后,这部作品就不完全属于他了,甚至于可以说已经属于读者。

问题3

你知道哪些冷战时期的科幻作品?它们是如何探讨意识形态的?

犹格泡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德克斯特的实验室》,讲的是一个美国小孩在自己家的实验室,成天捣鼓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有点儿像rick and morty里面的那个赶脚。这个动画里面会夹杂着美国梦之类的概念。德克斯特想要去参加美国的超级英雄组织,然后和苏联的超级英雄去敌对。对的,这里边甚至还出现了苏联的超级英雄。其实很容易就能看出来当时的社会思潮是怎么样的。两边的超级英雄敌对,一边是美国的,浑身穿着星条旗的衣服,另一边是苏联的,红色的旗帜然后有金色的五角星,金色的镰刀和锤头,这两个相互对立。一看这个场景基本上就能猜出来是冷战时期拍摄的动画。那个时候双方的敌对情绪非常强烈,以至于就是说受众主要是儿童的这种动画都有着强烈的对立色彩。

空调:我也说一个,《守望者》。冷战之前,感觉超级英雄漫画和黄金时代科幻有点像,讲冒险,冒险精神,黄金精神(确信)。但是到了冷战,整个氛围给文化带来巨大的影响。如果哪一天核弹都有可能毁灭世界,我们做的所有的事情还有没有意义?这样的忧虑导致《守望者》这部漫画中的人物定位的变化。大家明明是超级英雄,但都不是正式的超级英雄,没有传统的拯救世界的,朴素的这种英雄的感觉。罗夏是什么感觉?他有点疯。他虽然也是惩恶,但是不见得扬善,他就一定要把邪恶惩治到底,别的不重要。法老王是什么?就是那种典型的有争议的反派,如果说他只是反派,他有一个伟大的梦——让世界永远和平;如果说他不是反派——他的手段是要把全世界的几个大城市都炸掉,然后让曼哈顿博士背锅。冷战时期催生了荒诞主义文化的流行,或者说催生了各种各样的解构,对传统和宏大命题的解构。

问题4

你如何看待超级英雄漫画及衍生作品的意识形态灌输?这些作品中有哪些关于意识形态的讨论是你所注意到的?

空调:我想说一下《美国队长3:内战》。这部作品里说了钢铁侠和美国队长两个派系的矛盾,其实美国超级英雄电影里面,意识形态矛盾的经典讨论,就是——超级英雄是否应该受到国家机器的管制和社会的制约。

whisper:我也来说说。我初次接触蝙蝠侠,是从诺兰三部曲开始的,后面才去看了一些漫画。我感受最深的还是三部曲,其中口碑最好的《黑暗骑士》,我想稍微说一说。《黑暗骑士》严格意义上并不算是一部超级英雄影片,而更像是一部警匪片——讨论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的矛盾。其他作品中,超级英雄拥有对坏人的惩戒权——这一点似乎是毫无质疑的,但在蝙蝠侠中,这一点反而是整个影片着重讨论的主题。蝙蝠侠系列影片还有漫画中,给蝙蝠侠的设定就是世界观里纯人类中最强,而且除了狂笑蝙蝠那种情况,他的意志一般是十分坚定难以改变的。但是,读者知道他可以一直保持正义,作品中的人不知道。这样就引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超级英雄的惩治权】问题,毕竟超级英雄对坏人的惩治,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不受法律保护。这种惩治往往是只追求结果的,并没有进行程序上的审判定罪,并且也没有被惩治者发言的空间。这可以说是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法治的探讨。很少有其他作品有作品如此去专注这个问题,这一点就是蝙蝠侠作为一个悲情英雄所具有的最大魅力。

乙醇:whisper说了DC,我来说一下漫威。我感觉在意识形态方面,漫威做得像一坨屎。漫威现在出的这些作品根本不能看。不说漫威了,我觉得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黑袍纠察队》。

从反英雄这一点——祖国人,还有魔改版神奇女侠。就很明显看得出,这部作品是在对老派超级英雄进行一种解构,一种嘲讽,一种戏弄,显示出了美国新一代创作者的反叛精神。还有一点也是创新的。黑袍纠察队里面的大反派,专门制作人造英雄的大公司,我们可以看出来,对于美国普通民众来说,虽然他们也确实看出来了这种大公司是人民的敌人,但是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提出的解决办法,也只是个人英雄主义,个别几个人开始做一些反叛,但是打倒反派之后,该怎么办?他们想不出来。这也是资产阶级社会文化下他们思想上的一种困境。这种局限性,说明白点就是美国人不自信了。为什么美国人以前自信呢?因为在以前,美国资本主义下的劳资矛盾是被很好地解决了,以前美国人蛋糕特别大,大到别的国家人们还在吃窝窝头,美国的普通人就可以吃上肉罐头、面包了,虽然这些肉罐头、面包也是从资本家手里讨过来的。但现在大家都发展起来了,中国人也吃得上肉罐头、面包,而你美国人也只是还在吃肉罐头、面包。美国人再抬头一看,那些大资本家天天吃山珍海味,他们很明显就能感到这些大资本家是敌人,但是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骂。

问题5

你如何看待远视主义?你还了解哪些马克思主义与科幻文学、艺术、科技结合的元素和理念?

空调:这个不是正式的政治术语,只不过是游戏《钢铁雄心4》MOD《新秩序(TNO)》里出现的一种国家理念。它讲的是,国家的一切重心都应该集中在科学发展上,要不停地往未来看,只有不停地提高生产力,甚至牺牲现实的生活条件,把更多的经费投入到科研当中,才能让全人类走向美好未来。和我们可能听说过的,工业党,觉得工业第一的那些人比较像。大家怎么看待这种观念?

乙醇:我觉得远视主义就是片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空想主义。因为它错误地把科技直接等同于生产力。但我们应该知道,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会有各方利益的角逐,分配问题,阶级斗争。这些问题肯定是没办法用远视主义来解决的,必须要科学地系统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如果只是把它放在文艺作品来写的话,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题材。

空调:确实,说起来还是挺好玩的。远视主义同时也鼓励人类积极进行星际探索,和外星人一起实现共产主义。

乙醇:我想到了对远视主义的更加马克思化的一种解读。在刘慈欣的视角里,只有当人类发展到出于对于快乐的追求,进入化学极乐或者虚拟社会的时候,也就是人类的未来被自己扼杀的时候,他才会提醒人类应当向太空展望,而不是向极乐看齐。远视主义,它可以是一种方法,一种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才被拿出来的工具理论,而不是在任何时候都一定要拿出来的东西。

2077:我想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之前看到过一个理论,是说一切的生产活动由电脑来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实现计划经济。

空调:也许是社会主义信息化理论。苏联自己就实践过,苏联计划经济就是这么运转的。

2077:那回到远视主义吧。我认可刚刚的说法,我觉得远视主义只能出现在冷战这种环境中,冷战的环境能够为它提供市场。现在这个多极化的世界,它就不会受到欢迎。就比如说马斯克的星链计划。他搞完之后,近地轨道的空间会被他大量占用,其他人想要发射人造天体的话就很难继续,就出现了对太空空间资源的抢夺的问题。但是很多国家它不在乎。要是冷战时期,就不会出现他这种计划能够霸占近地轨道的情况,肯定是对人类未来更有用的先上。

空调:对。现在这个时代对科技的发展作用、推动作用没有冷战那么大了。

乙醇:我也来回答下第二个问题。我之前看过一系列国人艺术家的幻想画,是对中国未来基建和大型工程的想象,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社会主义科幻。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在未来更加强大的生产力的世界一切会变得怎么样?对地球板块的改造,超大型的蜂巢式的住宅,集体主义才能办出来的宏伟奇观……

空调:你说得挺好的。让我想到,社会主义科幻,哪怕你认为它可以是在讲社会主义的科幻,他都不一定要直接讲,一个比较好的例子,刘慈欣的很多作品还有中国其他一些科幻作家的作品,就是他们的科幻就已经有很多社会主义的元素在里面。比如说流浪地球电影版,都在讲这个集体主义叙事,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特色。其实我觉得这部作品中呈现的集体主义叙事,应该是属于社会主义才对,不是说专属于中国的,回到大清,回到大明的话,那个时候我们讲集体主义吗?

问题6

作为创作者,可以如何将科幻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空调:大家可以谈一些自己脑袋中的点子,正面或者侧面地在科幻的这个题材下,去阐述社会主义的点子,或者说看到过别人的点子符合条件的,都可以。

乙醇:我觉得,创作者应该将英雄主义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两者之间做一个平衡。作品肯定有个主人公,这主人公肯定是要发挥作用的,有一些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但同时,我们也要记住,就是主人公本质上也是历史洪流中的一个,人民没了他,历史依然会继续前进,在时代背景上我们依然要保持唯物史观。

2077:这个我持一个反对的态度,我之前倒是看过一些纪录片。叫《空中浩劫》,说的是现实中发生的一些航空事故,然后这其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就是B2轰炸机坠毁的案例,片子里好像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主角,你可以说主角就是这架飞机,也可以说是某个团队让他讲的。这场事故最后调查得出的结论,就是内部信息交互不通畅,在整个体系中内部信息的交互应该提高。这片子里没有谁是主角,就是这么个情况。塑造角色,也不一定需要很强的英雄主义色彩,也可以更多围绕某件事情。回到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我觉得是有背景的,它就是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幅的提升之后,资本主义就登上了历史舞台。然后,虽然说现在已经有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但我个人认为,现在仍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后期,因为我是按照能源的情况来分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类掌握了一种使用大量能量的方式——蒸汽机,那么第二次,就是通过电力来获取更多更有效的能量,我想第三次的话想必就需要发展出一些更强劲的动力了,这样才能支撑人类有一些能耗更大的项目,比如说星际探索之类的,这些都是需要有强大的能源基础作为支撑的。比如说聚变反应堆,离实现还很远。一旦实现了,即使只是以电力的形式被人类利用,但至少是近乎无限的了。

空调:我们在作品中,可以多用马克思主义的眼光,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去分析问题,去刻画事物,这就是科幻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比如说我们写科幻的时候,不只是简单地写一个人写一群人,而是让他们作为一个阶级的代表发言,运用阶级叙事。以及2077所说的从社会生产力的角度分析社会,也是一个例子。

乙醇:我再补充一些。首先我们作为创作者肯定先保证吃饭的问题,适当地向主流妥协,写那种符合大众审美的东西出来。像梵高的作品,对于人类价值是很大,但如果他当时稍微妥协一下,画一些好卖的东西,等自己能吃饱饭以后,再去画那些真正高大上的东西,他岂不是能活得更长,画出来的东西就更多吗?所以我们应当先解决那种唯物史观下的英雄故事,先把这种好卖的东西做出来给市场看,铺平市场以后,我们再去想那些比较深奥的马克思主义相关的。

空调:毛主席对文艺的看法,就是一定要走到人民群众中去。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发言,就说到他对文艺的态度——有些人就是搞得太高深了。我们还是要先使用大众听得懂的话语,多些大众关注的话题,使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写,而不是直接灌输书本的知识。

问题7

你了解苏联科幻吗?你如何看待苏联科幻?

2077:我之前听说过一个苏联的科幻故事,但是我没仔细看过。他大概是这么一个故事:苏联实现了共产主义之后,听说火星上有一个文明,他们仍然处于资本主义阶段,火星上的资本家是他资本家为了压榨工人阶级获取最大利润,会将工人当作机器一样,需要的时候就把它们解冻出来,工作完之后立刻冻回去,节省他们带来的开支。于是,苏联人民就去解放他们。

空调:其实苏联科幻应该还是比较多的,只不过这里就谈到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就是俄语科幻的翻译工作一直都进展得不是很顺利,愿意翻译俄语科幻的人不多。

乙醇:关于俄语科幻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地铁》系列的原作者,最开始在世纪初就想进入中国市场了,但是他被中国出版社给坑了。他联系的中国出版社随便找了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就来翻译,乱七八糟直接开始卖,捞钱,把作者气得不轻,然后于是他在作品里黑共产主义,在地铁第二部游戏里面也把里面的红色当成大反派来写。

空调:我听过别人说,俄语很少有“总体词”,比如说我们中文有鸟,英语有bird,俄语要称呼鸟,他就往往会称呼那个鸟的具体名字;我们中文有酒,英语有alcohol,俄语要称呼酒的话,往往会说这个酒的具体名字。所以就导致俄语的翻译腔很明显,它的词汇常常是能够指向一个具体的东西,而不是它的类别。

乙醇:比起苏联科幻,实际上后苏联科幻是发展得更好的,就像《地铁》系列,《潜行者》系列,就有很浓重的现实主义色彩。对于末日生活的刻画非常详尽,说明作者是下了很大的心思在自己构造的虚构世界上的。结合现实背景来看的话,苏联解体之后,俄国人过得并不好,所以他们的科幻作品也透露出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

空调:我之前看过B站一个视频,说苏联当时开发电子游戏,题材有两种是最主要的,一种是一种面向儿童的,幼教。培养社会主义价值观。还有一种题材,就是科幻,尤其是太空探索。这反映出来苏联科幻比较接近黄金时代科幻,强调冒险精神这些正面的东西。

问题8

如何看待上世纪80年代国内对科幻行业的打击?

该问题比较敏感,敬请在网络上搜索上世纪80年代的“清除精神污染”事件。

感谢参与本次沙龙的空明同学提供的相关资料。

问题9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会是怎样的,可以用科幻的眼光去想象一下吗?

2077:我的话就是之前描述过了,社会生产力至少是要从根本上革新的。

空调:你刚刚说得很好。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必然是建立在能源问题进一步地得到解决之上的。不过反过来就不一定。哪怕物质极大丰富了。分配问题有可能依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这个可以是什么情况?就是说物资极大丰富,但依然不是你的,是一部分人的,他们不跟你分享。能源革命已经完成,机器人可以替代人类的工作了的时候。就更不需要穷人来做这些工作了。这也是需要考虑的情况。

犹格泡泡: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社会,他不是要经过一个生产力极大发展的时期吗?所以这个生产力极大发展的阈值在哪?我们经常会看到科幻作品里边谈到星际殖民的问题,但是殖民主义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的产物,殖民是资本主义强国对力量弱小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压迫的这样过程。如果说我们的文明在星际大航海时代之前已经实现了共产主义的话,可能是没有殖民的需求的。我们如果在实现星际航行之前,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实现了共产主义,那么我们接下来进行星际航行的时候,会是一个什么情况?我们遇到地外文明的时候,应该怎么去对待?至少应该不会像资本主义那样去压榨剥削。就应该会是像上面说到的远视主义那样,帮助外星人去建设共产主义,当我们实现了共产主义,星际殖民可能就不再是我们的硬需求了。这之后我们进行星际探索到底是为了什么?我觉得是可以思考的一个创作角度。

乙醇:我觉得宇宙生命的存在方式也可以有很多,我们不能把人的各种主义强加到非人的生物上,就好比《战锤40K》,这里面就写了很多外星生物,有的生物它是在基因带来的本能上就和我们人类很不同,他就喜欢打仗,他就想去杀害别的生物,你是无法改变的。有的生物,它就是除了享乐什么都不干,除了基本的生存以外什么都不想。这些不同的生物,因为基因的差异,他们会有和人类主流观念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可能根本就无法把人类的共产主义强加在他们身上。当人类步入星河的时候,人类必须要确认自己究竟是星河中一种生物,还是星河中的“人”。如果人类认为自己是星河的一种生物的话,唯一能做的就是其他物种间不断地战斗,但如果你作为“人”的话,就要和其他生物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的社会形态。我们必须考虑到非人的外星人和我们之间的巨大差异,而不是预先想象他们的需求。

空调:确实。你这个观点就可以是周总理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朝星空的延伸。我们不能把人的立场强加给非人,不能把我们理解的好的东西强加给外星人,要考虑到基因的多样性。就像国家和国家之间,不能干涉内政。反面例子就是美国,觉得自己民主自由,国家搞得还行,然后就想着其他的国家也应该模仿他们,按照他们这个体系执政才是正确的,然后就发生了一场又一场战争。我的意思是,我们如果实现了共产主义,面对外星人也不能够像当年的美国一样,觉得对他们来说,共产主义就一定是好的。我们应该首先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他们相处,然后再思考,他们的社会到底要怎样发展才能让他们自己更满意,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比如说阿富汗塔利班终于把美国人赶出去了,然后一群人就在说我们这个邻居对女性多么不好,其实我们都知道,但是如果非要说一定要让我们国家去干涉他,去把进行制裁,那就是两回事了,我觉得不应该那么做。

空明:我们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就是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和产业的关系。很多人不清楚社会主义产业化,社会主义信息化这些东西。社会主义建设,是不能离开产业的,脱产的社会主义只是一种新的宗教。工业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作是《资本论》,他描述的很多东西在那个时代是符合现实情况的,但到了电气时代,有些东西就不符合了,所以说苏联搞的电气化的社会主义,就不一定能和马克思恩格斯想的完全对得上。到现在,信息时代来了,金融资本来了,他们那个时代的很多东西,到我们已经不完全适用了。我们如果不去进行理论升级的话,没有符合时代的理论基础,作品不可能写得好。我们也不必太过教条,非要说怎么构造一个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可以一点点把我们的信念注入到这个作品里面。科幻小说,它不是以传播科学知识为主的,它注重的是科学精神。如果要写左翼科幻的话,没必要硬生生地把左翼的理论给他注进去,而更可能是以写出这种追求进步的精神为主。孙悟空大闹天宫,就是一个非常有革命精神的反抗故事。然后现在的赛博朋克,它往往是一个晚期资本主义的时代背景,而不会是社会主义的背景,它更能写出人们的反抗的精神。但是西方那些赛博朋克作品给我的感觉是非常流于表面的,就只是攻击某一家公司,某一个科技,就可以了。我个人是对这种写法非常不满的。我觉得它就有种“不彻底的革命”的感觉。

空调:空明同学说得非常好。两个极端或者两种局限,是不应该陷进去的。一种是教条主义。如果我们讨论社会主义,或者写社会主义相关的作品,只是念经,而不去看现实社会,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我之前在知乎上刷到一个回答,问一个网左,他肯定知道马克思,知道恩格斯,知道毛主席,但是问他知不知道苏联研究社会主义信息化的一个计算机科学家,他肯定不知道,我现在说不出他的名字,我都不知道。这个科学家就提出了社会主义信息化这个观点,也就是说社会主义一定要和现在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去实践。马克思恩格斯也只能立足于他们的时代去写东西,当时那个时代是什么个情况,当时的社会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头充大,这两极是非常明显的,无产阶级是真的无法享受什么福利的。马恩的很多结论是根据那个时代得出来的。所以不能陷入教条主义,觉得只需要大家站起来把资本家吊灯就可以建设社会主义,当代社会的运转还是有很多事情要考虑的。

空调:当然,我们也不能够陷入另一种局限,觉得既然时代在发展,那么什么都会变了,不是这样的。如果这么想,就陷入了机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不会变,万变不离其宗。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依然是用科学的手段,用科学的眼光,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思想,去战胜剥削和压迫,这个本质不可能随着时代出现变化。斗争和建设的形式可能会出现变化,但是剥削依然是剥削,压迫也总是压迫。按着空明同学刚刚说的可以继续分析一下,就是西方的一些作品,他们看不到这个本质,就只会批判他们看得见的那些公司,就是从表面上去写,看不到本质。比如说《黑袍纠察队》,它对于超级英雄变坏的解决办法就是用另一群英雄去反抗以前的英雄。旧的英雄主义就用新的英雄主义去替代,旧的大资本依靠新的大资本去战胜,最后依然只是历史的重复。

空调:另外,共产主义爱好者在写作品、写科幻的时候也不需要表现的浓度太高,就是一定要去大量运用我们知道的那些元素,比如说红五星、镰刀锤子这些东西,最重要的是精神,而不是外表。

空调:刚刚空明同学说,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想象很难开展,毕竟科学技术和理论都要升级。我就有点想补充的。我们去写一个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它不应该是一个纯粹的乌托邦,是不是这样?没必要是一个纯粹的乌托邦。我们就是完全可以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眼光,去写这么一个未来的社会。在这个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面,它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只不过这些矛盾,它并不是以剥削和压迫为主,而是人民的内部矛盾,可以这么写。

空调:矛盾存在普遍性,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不一定是无比幸福,无比美满,那其实也没有进一步想象的必要了,文学就是要写矛盾、冲突的。

空调:我们怎么去定义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一旦我们把矛盾写多,可能读者就觉得这不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剥削压迫有可能依然存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这个命题在一般读者眼中是指向乌托邦的,我们既要写共产,又不写乌托邦,确实是一个难点。

空明:我之前有个构想,就是到了未来共产主义时期,生产力发达,你想要什么,直接申请,马上送到你眼前。这个时候人们反而可能会回归手工创作上面来,回归到大自然中来。人们在完全习惯了流水线生产下来的一个完美无缺的椅子以后,可能更喜欢自己用木头,用钉子去制作一个椅子。这个阶段,科学的发展可能已经不受限于生产力,制约科学发展的因素更有可能是人的精神境界,就是人们根据他自己的精神需求而去发展科技,这中间也是有很多可以写的。

空调: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其实已经有一个范本,就是网络社会。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在某些地方已经达到了类似于共产主义的状况。我们可以去参考这个范本,在这种微缩的共产主义社会下,我们大概都会是怎样的心理,会存在一些什么矛盾。

生成海报